- 谢飞;李智蔚;李静;黄金堤;
针对铜阳极泥搅拌浸出过程中混合效果难以监测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贝蒂数分析相结合的立式搅拌釜内铜阳极泥固-液两相搅拌混合效果的评价方法。通过搭建1/10等比例缩小的立式搅拌釜水模型实验平台,并采用黑色聚苯乙烯颗粒作为示踪粒子,模拟了固体颗粒在流体中的分散行为。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贝蒂数评价方法与传统的电导率法在测定混匀时间上较为一致,偏差小于14%。此外,进一步探究了转速(20~200 r/min)和搅拌桨形状(四叶搅拌桨、分散圆盘桨、三叶搅拌桨)对混合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转速下,四叶搅拌桨的混合效果最佳,分散圆盘桨次之,三叶搅拌桨最差。当使用四叶搅拌桨时,最佳转速为70 r/min,混匀时间仅需2.68 s。本研究为立式搅拌釜搅拌桨的选型与优化提供了有效的评价方法和理论依据。
2025年04期 v.45;No.263 293-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6K]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苑一波;吴国臣;韩一飞;汪成义;郝振华;杨利彬;
在某厂120 t钢包吹氩过程中进行连续取样,研究钢包底吹工艺对钢液洁净度的影响。利用惰性气体熔融红外吸收法分析钢中全氧含量和氮含量在钢包吹氩过程中的变化情况,采用ASPEX自动扫描电镜分析钢中夹杂物的数量、尺寸等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钢包底吹氩气期间,钢液脱氧的关键期为底吹氩气前4 min;钢液的增氮率随着钢包底吹氩气流量增大而提高;夹杂物整体数量随吹氩时间延长而减少,软吹0~6 min夹杂物的吸附率提升最快;对于钢中尺寸大于10μm的夹杂物,底吹氩气流量较小的试验炉次的夹杂物吸附率整体优于底吹氩气流量较大的试验炉次;当钢包底吹氩气流量分别为5、 8、 12、 15 Nm~3/h时,吹氩过程中平均温降分别为1.67、1.88、 4.50、 5.00℃/min。综上所述,对于精炼要求较低的普碳钢生产,120 t钢包底吹氩气流量建议控制在8 Nm~3/h左右,吹氩时间约为6 min。
2025年04期 v.45;No.263 301-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下载次数:13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少军;陈家俊;秦登平;李金岳;陈香;周朝刚;王书桓;
镀锡板对夹杂物含量和尺寸的要求极高,是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镀锡板密封吹氩合金成分调整法(CAS)冶炼效果良好,但是在连铸过程非稳态浇铸时期,连铸拉速变化会导致钢水在结晶器内状态紊乱,引起“卷渣”现象,并促生外来夹杂物。为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将连铸拉速从1.3 m/min提高到1.5 m/min进行试验,对结晶器液位振幅、结晶器宽面铜板平均温度、铸坯总氧浓度和夹杂物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拉速对钢液位起伏的影响在生产允许范围内;拉速由1.3 m/min提高至1.4 m/min时,铸坯中总氧含量平均值降低3.33×10~(-6),最低值达到9.27×10~(-6)左右;大于10μm的夹杂物的面积百分数和数量密度随着拉速提高而逐渐减小;拉速提高,结晶器冷却水量不变,可降低包晶反应强度,并能改善坯壳形成过程的均匀性。
2025年04期 v.45;No.263 307-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4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杜永刚;张明弈;葛志伟;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炼铁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成就。本文综述了炼铁技术的发展现状,包括高炉炼铁、直接还原炼铁和熔融还原炼铁等主要技术路线,对比了这些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分析了不同技术路线的发展前景。此外,本文还探讨了炼铁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节能减排技术、氢基冶炼和智能化生产等,以期推动炼铁技术的深入发展和高效应用。
2025年04期 v.45;No.263 317-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下载次数:86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卫国强;杨利彬;戴雨翔;施加贵;王龙星;李洪涛;范富华;商思凯;徐维利;
基于最少废弃物排放原则,本文对金属废弃物在炼钢厂内的循环利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冷压球团技术将炼钢厂金属废弃物制备成冷压球。热力学分析表明,在炼钢温度下,冷压球中的铁氧化物可被钢液中的碳还原为金属铁,冶炼过程产生的CO无法将铁氧化物还原。转炉冶炼前期和中期碳活度较高,因此适宜增加冷压球的加入比例。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渣中的铁氧化物向渣-金界面的扩散是冷压球还原的限制性环节,提高冶炼前期和中期炉渣的流动性有助于金属铁的回收。实验结果表明,提高冶炼前期冷压球加入量并降低氧枪枪位,可以显著提升化渣速率,并提高渣中碱度。SEM-EDS分析结果显示,降低枪位并增加冷压球加入量,可以使冶炼初期渣中硅酸三钙(3CaO·SiO_2)向硅酸二钙(2CaO·SiO_2)转变,渣中FeO含量增加,铁酸钙(CaO·Fe_2O_3)开始富集,此时低熔点高氧化性炉渣开始生成,石灰熔化速率加快,炉渣流动性变好,为脱磷提供了良好的动力学条件。冶炼终点钢水质量明显提高,综合灰耗量降低,钢铁料消耗降低了3.62 kg/t,炼钢成本显著降低。本研究为炼钢工艺的技术升级和成本控制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2025年04期 v.45;No.263 325-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