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与开发

  • 纳米二氧化锆粉体的制备

    王敬飞;张国华;周国治;

    以ZrOCl_2·8H_2O为锆源,CO(NH_2)_2为沉淀剂,去离子水为溶剂,通过水热法合成单斜晶型的纳米ZrO_2。讨论水热温度和水热时间对纳米二氧化锆晶粒尺寸的影响,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和XRD衍射仪表征手段,对产品形貌及物相进行了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水热温度是影响ZrO_2粉体晶化的主要因素,在140℃水热温度下,ZrOCl_2·8H_2O和CO(NH_2)_2反应生成Zr(OH)_4胶体。随着水热温度升高到160℃,大部分的Zr(OH)_4胶体分解生成ZrO_2并结晶。当水热温度继续升高至180℃时,Zr(OH)_4全部分解生成ZrO_2。水热时间的增加并不改变ZrO_2的晶型,且对ZrO_2的晶粒尺寸影响不大,随着水热时间由3 h增加到18 h,其粒径分别为51.2、46.1、45.6nm和54.3 nm,且样品具有良好的分散性。

    2020年03期 v.40;No.232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3K]
    [下载次数:141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新能源汽车用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徐星星;秦镜;赵海斌;聂金成;喻华宇;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应用和生产,各种恶劣服役环境下对于驱动电机的工况要求越来越严格。作为驱动电机核心材料的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在轻量化、低损耗和无噪音的要求下应具有高磁感、低铁损及高强度特性。文中比较了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用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的性能,总结了当前业界人员对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磁性能优化及力学性能提升的研究。认为优化合金成分、净化钢液、改进轧制退火工艺及成品厚度减薄是当前磁性能优化的主要方式,以微量Mn、Ti代替昂贵的Ni作固溶元素,或用析出强化的方法添加合金元素Nb、B、Cu,退火时控制再结晶程度为60%~90%,是改善电工钢力学性能最有经济效益的途径之一。

    2020年03期 v.40;No.232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1166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2 ]
  • 原料粒度对固相合成锰酸锂正极电化学性能研究

    黄文进;王泽杰;杜婉萍;刘建军;夏书标;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飞速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等领域。具有三维通道的尖晶石LiMn_2O_4材料由于其丰富的资源、低廉的价格和环境友好性,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理想的正极材料。材料的形貌和尺寸决定了其物理化学性能,文中研究了不同粒度MnO_2原材料固相合成LiMn_2O_4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原料粒径最小合成的LiMn_2O_4正极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0.2 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41 mAh/g,在1 C倍率下,循环100次,容量保持率为80.9%。

    2020年03期 v.40;No.232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2K]
    [下载次数:25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低合金高强钢冷轧产品HC420LA的研制与开发

    杨红来;杨源华;张亚君;

    文中介绍了新钢低合金高强钢HC420LA的生产工艺流程,并对研制开发过程进行总结。研究通过合理的成分设计,采用固溶强化、细晶强化为主要强化手段,向钢中加入可以阻止奥氏体长大、推迟奥氏体再结晶温度以及增加铁素体形核率的合金元素;通过合适的生产工艺控制,如采用大压下量轧制破碎原奥氏体晶粒、增加未发生再结晶奥氏体内的变形带、加大冷却速度及降低卷取温度等,最终获得晶粒尺寸均匀细小、力学性能稳定的产品,成功开发出汽车用低合金高强度冷轧钢带HC420LA,满足了用户对汽车用钢的要求。

    2020年03期 v.40;No.232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24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生产实践与技术改进

  • 新型高效浸泡式酸洗生产线的设计探索

    廖建;周斌斌;蔡志勇;

    传统酸洗生产线高能耗,高污染。新设计生产线从酸洗分级处理工艺、分级漂洗工艺、磷化在线除渣工艺、酸雾自动捕捉系统4个方面进行了全新的设计,从预酸洗到高浓度酸洗的分级处理,确保了酸液的高效使用,实现了废酸的零排放;分级漂洗工艺从水平衡角度进行控制,实现了废水的零排放;在线除渣系统极大地提高了磷化效率,降低了人工频繁清渣作业强度;酸雾自动步骤系统实现了酸雾的全收集,规避了酸雾对空气的污染。通过以上4个方面的优化设计,使整个生产线达到了高效环保的目的。

    2020年03期 v.40;No.232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5K]
    [下载次数:6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热轧带肋钢筋表面缺陷分类以及原因分析

    江卫国;马华富;俞洪锦;严毕玉;

    针对近期某厂热轧带肋钢筋表面出现缺陷的问题,通过采用宏观与微观分析方法,对这些表面缺陷进行了分类及形成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表明:这些表面缺陷可分为凹坑、结疤、翘皮、形状不正以及折叠5类,其中方坯表面脱落的渣皮压入热轧带肋钢筋表面是凹坑、结疤、翘皮以及形状不正4类缺陷形成的主要原因;方坯割伤是折叠缺陷形成的主要原因。

    2020年03期 v.40;No.232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9K]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特厚P20模具钢心部残余奥氏体的控制方法

    李声延;廖桑桑;张超;董富军;

    通过分析特厚P20模具钢机械加工困难的原因,发现钢板心部存在较为严重的C、Mn、Cr等元素偏析,导致该部位形成大量的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混合组织,钢板心部硬度远大于其他部位,影响了钢板的加工和使用性能。为此,优化连铸、轧制及热处理工艺,减轻钢板的心部偏析,降低钢板心部残余奥氏体量,改善了P20钢板的使用和加工性能。

    2020年03期 v.40;No.232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下载次数:15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SWRCH6A~10A系列冷镦钢顶锻开裂影响因素研究

    罗新中;林晏民;张兆洋;

    SWRCH6A~10A系列冷镦钢属于低碳冷镦钢,后续需进行酸洗、拉拔、球化、冷镦成型、搓牙等深加工,顶锻开裂是影响冷镦钢质量的最主要问题。为分析影响SWRCH6A~10A系列冷镦钢顶锻开裂的主要因素,对大量典型缺陷样品的表面质量、金相组织、非金属夹杂物进行宏观观察,通过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等手段,分别从炼钢、轧钢等环节研究影响顶锻开裂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SWRCH6A~10A系列冷镦钢顶锻开裂的主要因素有铸坯热裂纹、铸坯卷渣、皮下气泡等坯料缺陷及轧制划伤、褶皱等轧制缺陷。

    2020年03期 v.40;No.232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信息技术

  • 冷固球团自动控制技术及应用

    王少军;周朝刚;胡锦榛;王书桓;艾立群;关顺宽;

    为了解决某钢铁公司在冷固球团生产线中存在的劳动生产率低、工作环境恶劣等问题,文中对冷固球团生产线自动化的升级改造和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冷固球团生产线自动控制系统中加水量、加胶量和给料量控制以及对自动控制系统HMI的设计,实现了该生产线现场操作人数减少33.3%,设备故障率降低20%,冷固球团粉末率从11.23%下降到9.47%。

    2020年03期 v.40;No.232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5K]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轧钢产线电气工程设备调试中一起综合故障分析

    陈钧;尹元生;魏善东;

    轧钢产线电气工程设备安装调试进程中,供配电负荷情况、电源质量劣化程度、劣化源探寻及对共网设备的影响等情况是电气工程首要解决的问题。设备安装调试中,LF精炼炉试产期间,同一10 k V供电电网中轧钢厂轧辊磨床电源劣化严重,造成磨床伺服控制器主控单元模块多次损坏,严重影响磨床正常使用。通过电源质量在线实时监测记录,采集监控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电源A相和C相电压长时间闪变不合格,电网电源质量存在问题,且与LF精炼炉运行时间高度吻合。

    2020年03期 v.40;No.232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2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江西冶金》征稿启事

    <正>《江西冶金》(ISSN 1006-2777;CN 36-1105/TF),创刊于1981年,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促进冶金工业特别是江西冶金工业的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宗旨,主要刊登冶金矿山、焦化、耐材、冶炼、轧钢、理化检测、自动控制、冶金设备、冶金企业经济与管理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以及冶金工程技术改造和实践的科研成果;同时也报道国内外相关行业学术动态和科研进展。《江西冶金》注重刊登冶金工矿企业实施低成本战略、树立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绿色制造、安全环保、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先进成果和经验的原创性文章;刊登对冶金工业技术装备改造、产品结构优化、新产品开发、提高劳动生产率、信息化建设等有现实意义的论文。欢迎国内外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工矿企业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踊跃投稿,我们将给予热情周到的服务。

    2020年03期 v.40;No.232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1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